旧机制“豁口”大开
现行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始于1981年,在27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严格的规则。其一,“三对三”格局:巴西淡水河谷和澳大利亚必和必拓、力拓(两拓)代表供方,中国宝钢集团、日本新日铁、欧盟钢厂代表各地需方,三大供方与三大需方以“交叉捉对”的形式展开谈判;其二,“首发--跟风”模式:供需任一对率先达成矿价协议,其他各方均无条件跟风接受此结果;其三,“长协、离岸价、同涨幅”原则:定价对象为长期协议铁矿石;计价基准为离岸价;定价方式为同涨幅,即同一品质的铁矿石各地涨幅一致,同一类型各品质铁矿石涨幅一致。
联合金属网分析师胡凯介绍,历史上除1993年和2000年外,其他25年均完全遵从上述“同涨幅”定价原则。而仅有的两次例外是因为首发定价的矿山SNIM年供应量低、缺乏代表性,因而三大巨头才另行定价。自1995年以来,无论是在亚洲首发还是在欧洲首发,协议结果都被全球普遍接受。
今年2月18日,淡水河谷与日本五大钢厂、韩国浦项制铁和德国蒂森-克虏伯达成协议,2008财年该公司南部系统粉矿基准价格(离岸价)在2007财年基础上均上涨65%;高品位的卡拉加斯(Carajas)粉矿基准价格额外加价6.19美分/干公吨度铁,日韩、德国分别涨至125.17美分/干公吨度铁、140.60美分/干公吨度铁,涨幅分别为71%、66%。
这一首发谈判结果与往年有所不同:首先,同一类铁矿石,品质不同涨幅不同;其次,同一类型同一品质的铁矿石,全球各地涨幅不同。实际上,这已经将现行谈判机制“撕开”了一个小豁口,并鼓励两拓进一步全方位“瓦解”现行谈判机制。
6月23日,宝钢与力拓达成澳矿谈判结果,粉矿涨价79.88%,块矿涨价96.5%。这一谈判结果不仅推翻了淡水河谷的首发价格,而且达到了“同一品质铁矿石全球各地涨幅不同”的目的,从而完全打破了上述后两个谈判规则。北京钢联资讯总监徐向春认为,这一谈判结果意味着以往的谈判惯例“寿终正寝”,未来谈判如果对中方有利,也许还可以扭回正轨。
新体系“磨刀”霍霍
与此同时,澳方考虑的新机制--铁矿石价格指数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。
境外资讯机构普氏(Platts)和《金属导报》(Metal Bulletin)5月份宣布,计划推出铁矿石价格指数。其中,后者的指数将在今年三季度推出,基于在中国实际成交的铁矿石现货价格进行统计,每周发布一次。
而早在去年10月底,必和必拓发言人已宣布,正在考虑引入铁矿石指数系统,以改变当前的铁矿石长期协议基准定价体系。据悉,这一铁矿石指数类似欧洲热能煤定价使用的指数系统,可以帮助买方和卖方对市场均衡价格达成共同认识,并帮助建立更快速、更轻松、更少对抗性的流程就年度价格达成一致。
|
|
|